小方法解决老百姓健康问题,你们好,我是医小古,欢迎跟我一起学习对症经络养生。接下来的日子里和我一起对症经络养生,我会在视频号、直播同步分享,一起变健康。
要问中国人有啥执念医小古想盖肚脐肯定算一个。
这两天关于肚脐这个话题也是十分火热,巴黎奥运会竞走冠军杨家玉竞走比赛时就在肚脐上贴了肚脐贴。
关于“奥运场上的肚脐贴亮了”这个话题也是一举冲上热搜,阅读量达到2.2亿,热度居高不下。
其实不止这一个话题,此前“一生要盖肚脐的中国人”也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网友更是笑言,如果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片叶子那会被中国人争抢来盖肚脐眼。
虽然是夸张了些,但正说明了大家对于盖肚脐眼的执念之深刻呀!
不管是看网友的留言还是身边小伙伴们对于盖肚脐的说法都是就算气温再高,被子的一角都是要老老实实盖住肚脐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护好我们的肚脐呢?
有朋友简单粗暴回答可能是中国人基因里面的传承吧!还有朋友说我小时候家里面爷爷奶奶就是这样做的,就一直习惯下来了。
大家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一定要盖肚脐,那么医小古今天就从中医的角度来和大家聊聊为什么要盖肚脐。
肚脐是什么?
肚脐一开始的存在其实就是一个营养输入口。
当我们还是妈妈们肚子里面的小婴儿时,脐带连接着婴儿和胎盘,负责传输营养和排泄物,这个时候就是肚脐发挥最大作用的时间段。
等小婴儿出生了,脐带一剪,这长长的脐带就蜕变成了我们肚子上的肚脐眼。
说到这大家有没有反应过来,说白了,肚脐的本质就是一道疤痕。
但古人却不用疤痕来称谓它,古代以务农为主为贵,大家认为孩子的出生就像成熟的瓜果落地,所以将肚脐称为瓜蒂。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外,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古人称肚脐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
在中医里面,肚脐被称为“神阙”,神阙穴联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具有温通经络、和胃理肠、培元固本的功效。
可神阙穴与腹部其他部位不同,它没有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且血管丰富,是人体较为虚弱的地方,容易受到风寒的入侵。
不盖肚脐会怎么样?
腹痛腹泻
这人睡着以后,身体的温度会比醒着的时候更低,如果这个时候还不盖被子来保温的话就会下降得更厉害。
这身体脆弱的时候,外界的寒、风、湿、燥邪等邪气轻轻松松的钻进了身体里面。
肚腹进了邪气,就会影响脾胃功能,出现感冒、消化不良、拉肚子等情况。
痛经宫寒
神阙穴是全身上下唯一一个可以被看见的穴位,同时也被称为寒气入口。
爱穿露脐装的女性朋友更容易受到寒气的入侵,寒气入侵后会影响女性气血,导致宫寒痛经等问题,严重还会造成不孕。
肚脐——身体健康的警报器
相信经常看中医相关内容的朋友,都知道舌诊,咱们可以通过看舌象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今天医小古告诉大家,不仅有舌象可了解,这肚脐其实也是身体健康的警报器。
这肚脐与五脏六腑是相通的,肚脐的四周及中心分别代表了心肺肾肝脾。
揉捏肚脐四周可安五脏、调情志,到达形、气、神的和谐统一,那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通过肚脐知道这五脏哪出了问题。
大家先找沙发或者床,躺平以后,咱们用手来按压肚脐四周。
紧贴肚脐的上沿按压,如果有明显的压痛,而近期大家又有心情烦躁郁闷,嘴巴里面还长泡牙龈肿痛的情况,说明是心受到了外邪的干扰。
按压肚脐的左侧,也感受到疼痛的话就说明你的肝可能也不大好,想想自己最近是不是总是有一股无名火,动不动就发脾气的情况。
肚脐右侧对应了肺,按压有疼痛感,说明是肺受到了外邪的干扰,这个时候你就很有可能会感染风寒,就是咱说的感冒咳嗽。
如果近期有朋友总是觉得腰膝酸软,还老是不记事,手脚也总是冷冷的,就把手放到肚脐下沿,按压有疼痛感的话,那就是肾虚,需要补肾。
脾在肚脐的中心,用指头轻轻按压,有压痛就说明是脾出现了问题。
脾一出问题就会腹胀腹泻,大便糖稀,这也就是为什么要盖肚脐睡觉的原因之一,这就是一个风口,很容易破坏脾胃。
这脾胃不好就容易导致很多问题发生,不想吃饭、人没精神等,所以盖肚脐很重要。
除了按压法,
肚脐形状也能透露健康状况
这健康的肚脐一般呈现圆形,当然医小古说的是笼统的圆,这个圆可以是正圆,也可以是椭圆,颜色润亮,按上去呢还有弹性。
但以下这些形状,大家需要注意了。
肚脐向下形:应注意预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肠胃疾病及妇科疾病。
肚脐向上形: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的人,应多留意胃、胆囊胰脏的健康状况。
海蛇形(形状为一条缝,看不到肚脐眼的):为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征兆,要小心注意。
肚脐偏左: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肠黏膜病变等症状。
肚脐偏右:应注意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肚脐凸出: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时,肚脐就会向外突出。
肚脐凹陷:肥胖或腹部发炎时,如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会向内凹陷。
肚脐浅小:表示身体较为虚弱,体内激素分泌不正常,浑身无力,精神状况不佳。
那话说了这么多,朋友们肯定心想医小古你说的对,但是能不能说解决方法,你这说了这么多,怎么解决得说吧!
朋友们别着急,这解决方法肯定是要说的,咱们这就开始。
脐疗法
脐疗法不知道咱们有没有朋友了解,这个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在中医里依旧流传了上千年。
主要是给肚脐喂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
当然这里的喂不是真的让肚脐开口吃药,主要分为敷、填、灸三种方法,还有一点医小古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能随便针刺肚脐。
敷贴
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就是敷贴姜片或药贴片。
腹泻腹痛、呕吐、痛经、风寒感冒等就可以用姜片等驱寒之物贴在肚脐,让药效经肚脐流通,驱散寒湿。
填塞
南怀瑾老先生在《我说参同契》中曾说:“花椒、桂圆肉、艾绒,捣碎,睡觉敷肚脐”,用以调理肠胃、养血安神。
咱们在南怀瑾老先生的方法上举一反三,别的病症照样可以抓配合适的药物进行外敷,比如发烧时就可以蘸取藿香正气水敷在肚脐上。
医小古想起之前有朋友问虚寒体质怎么调,医小古在这里就可以借此给大家推荐一个肚脐填塞法。
张仲景的附子理中丸,大家可以直接去买这味中成药,填塞进肚脐,对于脾胃虚寒、腹痛腹泻、月经疼痛等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
《铜人》中记载:“神阙,治泄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腹大绕脐痛,水肿鼓胀,肠中鸣状如流水声,久冷伤惫,可灸百壮。”
艾灸算是大家比较能熟练掌握的一门中医技巧,哪里不舒服灸哪里,用在肚脐也同样有效果。
神阙通五脏六腑,在肚脐上做艾灸,对于六腑都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揉脐腹
俗话说”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朋友们可能不知道,这里的肚子一开始说的其实是肚脐周围。
《黄帝内经》讲:“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腹部是阴经的交接处,中医里面认为阴属寒,寒则凝,腹部有六条阴经汇集,这不想生寒都难。
俗话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肚子都硬邦邦了,说明这里的寒气拖的时间久且已经凝聚的很深。
现在要做的就是揉开这股寒气,大家可以将手搓热,每日坚持顺时针逆时针各揉十分钟,也可以选择用药油,在肚脐周围涂抹,然后进行按揉。
将寒气揉散,这凝固的中焦才会散开,这全身的经络才能活络,这人的状态自然而然也就好起来了。